摘要: 本展希望讓更多人注意到上個世紀藝術家曾對臺灣美術發展的付出,共同以美來禮讚臺灣 、詮釋臺灣。
臺南美術館2館(李彥寬攝影)
在臺灣美術發展的歷史長河中,許多藝術家都對臺灣美術提供方方面面的貢獻。「臺灣禮讚」特別邀請現在依然在世的藝術家,希望他們能從數十年來孜孜不倦的創作作品中提出一幅代表性作品,總計有150餘位藝術家一起為臺南市美術館慶生。囿於展示空間以及運輸的便利,我們不得不割捨許多優秀藝術家,只能以年齡、工作、設籍以及出生於臺南的藝術家為中心進行邀請,掛一漏萬,在所難免。臺南市美術館以建構臺灣美術史為重要發展目標之一,希望這次邀請展能讓更多人注意到上個世紀藝術家們曾經對臺灣美術發展的付出,共同以美來禮讚臺灣,詮釋臺灣。
展覽分為「探看人間」、「萬象靜觀」、「自然禮讚」、「多元共生」、「拓取心象」、「書寫墨意」以及「造化機趣」等七個子題,呈現出這塊島嶼在美術發展的多元性,將台灣美術活力呈現在觀眾眼前。這七個子題內的畫家作品的美感表現,勝於主題的雄辯。展出藝術家以台南籍或活躍於此的藝術家,同時長期在美術領域持續創作的藝術家為中心,共同來禮讚台灣。
林欽賢,山的守護者像,162X112公分,油彩畫布,2018 / 圖由臺南市立美術館提供
「探看人間」:人間歡欣與苦難、沉思與不安,或以生活的豐收或者是短暫休憩,展現人間百態,構成生命的作為。
黃銘昌,芳園(水稻田系列),112X162公分,畫布,2011 / 圖由臺南市立美術館提供
「萬象靜觀」:大自然奧秘永遠是藝術家試圖去揭開與詮釋的對象。在這個展間有野生自然、生機盎然的台灣原貌、自然天成的靜物。
林惺嶽,溪谷,130X194公分,油畫,2005 / 圖由臺南市立美術館提供
「自然禮讚」:人文景觀往往為生命感傷或是無盡歡欣的追憶,成為浪漫主義者穿越亙古時間的孤獨感與豐富的生命厚度。
謝里法,牛的原始樣貌,162X150公分,壓克力,2018 / 圖由臺南市立美術館提供
「多元共生」:東方藝術家的油畫作品,融入自己的民族特質,有時也包容水墨表現的飄逸與自然效果,相對於此水墨畫也融入西方的厚度與構造手法。
廖修平,富臨門(九)(中),三連屏共120X210cm,壓克力、金箔、畫布,2015 / 圖由臺南市立美術館提供
「拓取心象」:時光的侵蝕滲透、刀法的翻轉游動,複次的轉印拓壓,浮現心中影像,宛如細密繪畫的特色,如夢似幻。
杜忠誥,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光寒十四州,196X158,紙本,2018 / 圖由臺南市立美術館提供
「書寫墨意」:書法為東方傳統美學,乃律動心象的再現。水墨畫家以線條書寫人像的神思與韻味,恰與以線條為主軸的書法互為呼應,展現墨意世界。
黃光男,思鄉曲(中),70X140公分X3,水墨‧紙材,2013 / 圖由臺南市立美術館提供
「造化機趣」:丘園養素,城居者愛,壯遊自然,隱士所趨。當代水墨畫家筆下,藩籬盡失,再造山川,造化無限奧秘,舉目盡是機趣。
※圖/文皆由臺南市立美術館提供
觀展時間: 週一、二、四、日09:00~17:00
週五、六 09:00~21:00
(除夕~初二 休)
展覽地點:臺南市美術館 2館_展間A至D、F至H (臺灣臺南市中西區忠義路二段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