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密码忘记密码

陳錦芳的世界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8-08-06
标签:



他回來了,當年那慘綠的少年

三十年前,有人見他的背影

消失在翡冷翠斜斜的坡巷

有人說,波蒂澈麗的畫裡他住過

有人說,巴黎的鐵塔下他走過

有人見他在第五街等紅燈

但今夏我卻見他

一路把畫架揹了回來

像種樹一樣地深沉

種入台南勃勃的沃土

並殷殷祝福它將會

發菩提樹的葉,開鳳凰木的花

-余光中,1991,贈詩陳錦芳,刊載於陳錦芳《夢向新文藝復興》序言


  距離1991年余光中寫陳錦芳,又過了將近三十年,曾經在台灣最艱困的年代留學法國,風度翩翩、意氣風發,理想是使台灣成為「新文藝復興的伊甸園」的少年,當初是如何發展「五次元世界文化觀」,又該怎麼去解讀「新意象派」融合古今中外、獨樹一幟的風格?透過藝術家、思想家陳錦芳的璀璨人生,讓我們領會到-藝術的功能波及生活的多種層面,擁有藝術的感覺思考本身即是一種創造。最後以達達派的語言讚嘆道:「一切都是藝術」!


一場因梵谷而起的夢

  陳錦芳出生在台南府城遠郊的農村,在藝術與文化尚未開拓的1930-40年代,偶然借到黃混生牙科醫師從日本帶回來的50本藝術書籍,日夜不停地翻看,從此為梵谷著迷。那是一張飛機票要公務員四個月薪水的年代,他卻在14歲的時候立志成為畫家,夢想著到巴黎闖天下。雖然在物質上貧乏,卻因藝術而富有。年少的陳錦芳,徜徉在各種世界名作之中,因繪畫和寫作感到幸福。1963年,陳錦芳獲得法國政府獎學金,順利到巴黎大學及巴黎藝術學院深造。出國前,他對自己喊話:「五年征服巴黎,十年征服世界!」。他的行李十分簡單:一只不到二十公斤的皮箱,裡面書籍占了一半;一只寫生袋,紙和顏料。

  

               「我相信即使在青澀的時代得到那麼一點的藝術滋潤,也使我成為一位熱情、好學和具創造力的人,並對人類和世界有著一種敏銳的關懷和熱愛。」

-陳錦芳博士介紹總覽,p6

     其實法國政府給的是文學獎學金,但陳錦芳心中供奉的卻是藝術女神。在巴黎,他一手畫冊、一手詩抄,一身西方世紀末的浪漫與頹廢,相信藝術超越時空。從載著莎士比亞、雨果、歌德、拉馬丁的方舟,晃蕩到梵谷、高更、羅德列克、畢卡索、馬蒂斯的午餐會。這座美麗的都市無形中給了陳錦芳一種發展「世界文化」的暗示。


新文藝復興

  1964年,陳錦芳到義大利文藝復興的聖地翡冷翠旅行,他有了一個直覺:今日的人類需要一次大規模的全球性文藝復興。而這個新文藝復興的搖籃可能就在台灣。台灣文化有五千年東方文化代表以「中原文化」為經,取西方現代文明為緯,有大陸經驗、日本經驗,也有歐洲與美國文化的吸收。來自東西方不同的文化與制度,在這裡翻騰、迸出火花。台灣所面臨的融會創新的過程,恰好是世界各地文化融會創新的縮影。陳錦芳提出台灣作為「新文藝復興的搖籃」,廣納百川、去蕪存菁,期許創造出最適合人類生存繁榮的文化;培養出秉持真理、胸懷人類文化而具有創造性的文化人。


「在這暴力橫行的世紀,這種精神文明的共享成了人類友愛的向心力,成了世界和平的保證。歷史將證明未來全人類的拯救有賴於一次全球性的運動,以愛為宗,大同世界為理想,名之為『二十世紀全人類的文藝復興。』

腦海裡,台南浮現,陳的精神故鄉,中西合一,遙相對應。台南,不,整個台灣將是未來全世界文藝復興的聖地。今日的翡冷翠只台南大小,明日的台灣容得下整個世界。」

-陳錦芳《夢向新文藝復興》,頁148-149

五次元世界文化觀

  從「新文藝復興」的概念,進而衍生「五次元世界文化觀」,它不是哲學著作,而是陳錦芳藝術創作的內在思想與精神基盤。肇因於東西文化衝突所帶來的文化危機,為了解決自身的文化認同和創作定位,因而產生了化解衝突的念頭。有了新的史觀新的意識,作品自然會有新的內容與面目。

  五次元世界文化觀,包含了兩個主要概念,其一是人類文化自一次元演進到五次元世界文化觀,這五個次元分別是:「文」、「道」、「理」、「力」、「愛」。



-陳錦芳博士介紹總覽,p23


  其二是世界文化需要五層面的平衡和發展-「人間層面」、「生物層面」、「機械層面」、「靈慧層面」、「神悟層面」之共存共榮。使社會的「心」、「物」保持平衡。

  新文化的共融還存在著一個先決條件:對各母系文化的價值肯定,與其價值之發揮。下表〈東(中)西文化比較表〉中的世界文化圖像,即是由「復古」、「再發現」、「本位文化的整理發揚」和「未被重視的文化面」所綜合而成的。



〈東(中)西文化比較表〉,陳錦芳《夢向新文藝復興》,頁130


新意象派

  「新意象派」是陳錦芳以1969年的「五次元世界文化觀」作為理論基礎,發展出的繪畫表現形式。它提出答案、指向理想、傳教說理,是世界文化的產物。從捕捉光點的「印象」進入內心潛意識「抽象」之後,而有指涉人類當今世界文化的「意象」。取「文化形象」而非「自然形象」作為創作語彙,透過「引句」及「擅挪」,打破時空、文化界線、派別風格及表現技法,加以整合創造,賦予全新的意義。


              「有用手畫的畫,有用眼畫的畫;有用腦畫的畫,有用血畫的畫,像梵谷;有用身體畫的畫,像賈遜.帕洛克;但也有用心畫的畫,最後也該有用生命畫的畫。」

-陳錦芳《夢向新文藝復興》,頁168-169

   1969年,人類一體之地球村的心態意識,以阿波羅第十一號登陸月球的壯舉獲得了實踐,人類完成了第一個夢,征服了「物質的月球」。陳錦芳〈真正的月球〉,紀錄了這劃時代的一年,它是新意象派的第一幅作品。這幅畫彰顯了物質世界的成就,以太空人的登月姿態為表現,是科技力量的象徵。懸在這兩位太空人上方的「真正的月亮」,是「精神的月亮」,以拉裴爾的〈聖母子〉為意象。訴說著人類在完成第一個夢(物質)之後,應該追尋第二個夢(精神)-尋求愛之世紀的到來。



〈真正的月亮〉,84 X 130公分,1969,畫布丙烯。


  陳錦芳的生活裡充滿了英雄,當他以自身的哲學和美學引用這些英雄的意象,同時也在向他們致敬。亨利.馬蒂斯是他常引用的英雄之一。1976年,美國建國兩百周年時,他創作了〈五色人種的和諧〉,馬蒂斯〈舞蹈〉中俯仰跳舞著的人們,以相異的顏色代表五色人種團結一致,顯現出世界一家的樂觀理想和信心。



〈五色人種共和諧(1)〉,130 X 98 公分,1976,畫布丙烯。


  〈都市的拾穗者〉是1986年因應自由女神百周年紀念所創作的〈自由女神百幅連作〉系列作品之一,米勒〈拾穗〉中的農婦彎腰撿拾都市生產的垃圾,與代表美國文化的自由女神、可口可樂、世貿中心的摩天大樓形成對比。時下男女在河邊享受著日光浴,而高更的大溪地女郎在日益縮減的原始叢林下,岌岌可危。這幅畫呈現了由自由所帶動的富創造力的西方文明,也暗示了全球化所帶來的貧富對立。這幅作品被37個國家引用為教科書封面,包括美國社會學教科書封面。


〈都市的拾穗者〉,183 X 127公分,1986,畫布丙烯。


陳錦芳視頻推薦

       陳錦芳的新意象派


陳錦芳文章推薦

         世界的陳錦芳




陳錦芳簡歷

1936        出生於台灣台南。

1949-55   就讀台南一中,初中保送高中,高中保送大學,在張常華先生及郭柏川教授指導下學習繪畫。

1955-59   就讀台灣大學外文系。「自由畫會」會員。     

1963        獲法國政府獎學金赴巴黎留學。

1964-65   就讀巴黎大學之外國法文教授學院,獲法國語文及文化二文憑及法國當代文學之碩士學位。

1964-70   在巴黎藝術學院進修,習畫於德格畫室,稍後楊格畫室。

1965-70   以「中國書法與當代繪畫」為題榮獲巴黎大學博士(評等特優)。

1969        建立「五次元世界文化觀」之理論而在繪畫創作上創始「新意象派」。

1975        遷居美國,在紐約市居住及作畫。與侯幸君結婚。油畫「向太空之旅致敬」獲美國國家博物館(華府)收藏。

1980        參加第九屆「國際科學統合會議」,演講「五次元世界文化觀」(英、法、日文出版)。參加1981年,1982

               ,1983年同性質之國際會議。

1980-84   居住美國華府,固定在華府之新世界畫廊展示。積極參加國際藝術展,其「新意象派」作品經常被介紹於藝術雜

                誌,報章及電視節目上。

1983        榮獲台美基金會之第一屆人文科學獎牌。

1986        完成「自由女神」百幅連作,部份作品被大衛‧渥帕氏收藏。

1987        在台北開設新世界畫廊,參加國際藝術家協會主辦之第一屆「國際藝術會議」。榮任大會美術組主席,發表演講:

               「愛之世紀,全球性新文藝復興之來臨」。

1988        參加第二屆「國際藝術會議」,再次榮任美術組主席,展覽畫作及演講:「對當代文化之絕對價值的個人意見」。

1989        完成「巴黎鐵塔系列」50件,在紐約、巴黎、台灣展出。

1990        「在巴黎的日子」—陳錦芳早年巴黎留學日記,連載於台北自立晚報。「梵谷後現代系列」,展於紐約、台北與阿

                 姆斯特丹。

                 應美國防癌協會等機構設計之「禁止吸煙」海報,紐約市長接見陳氏夫婦。

1997     「黛妃系列」首展於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1998       參加義大利帕多瓦當代國際藝術展。參加世界領袖國際會議於舊金山,

2000         推動「玉山聖山,自由民主」觀念、行動、裝置藝術活動。

2001     「文化集錦」系列創作。獲頒聯合國「全球寬容獎」並榮任「寬容及和平文化大使」,代表聯合國進行為期數年之 

                  世界藝術巡迴活動。

2002       10位台灣企業家購贈陳氏作品「我愛你(520),載歌載舞」給總統府珍藏。

2004         參加紐約台美文化周,響應台灣觀光年,舉辦「台灣之美」個展。

                進駐巴黎「國際藝術城」創作並舉行個展。

2007      完成「兵馬俑」系列A,「北京奧運系列」。

2008       啟動「為人類而藝術世界巡迴展─神州行。進駐北京798藝術區,開始「北京奧運」系列創作,作為與聯合國有關

                 的「為人類而藝術」世界巡迴展之活動之一 。

2009         參加第十三屆「上海藝博」。

2010         紀念梵谷逝世120年,出版「後梵谷系列」與傳記「台灣少年世界夢」。

                於世博舉辦的184年內完成「上海世博」百幅系列作品,並被安排進入世博園區個展,為世博159年來的第一次。

2011      應邀到海南采風:「國際大師畫國際旅遊島」共55幅作品,四月下旬展出於海南博物館。          

               「絲綢之旅」旅遊及創作系列作品。

2012         在景德鎮陶瓷學院完成「北京奧運」及「上海世博」84件一套大瓷版畫。

2013         成立財團法人陳錦芳文化藝術基金會。

                 十月參加景德鎮UNESCO論壇。

2014        「美哉台灣系列作品用於推廣觀光,作品有「櫻花」、「女王頭」等。

2015         台北陳錦芳美術館(文創部)/陳錦芳文化藝術基金會開幕及陳錦芳博士80歲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