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密码忘记密码

「野根莖─2018台灣美術雙年展」拓展自然與人文的野性界線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8-09-20

摘要: 本年度臺灣當代藝術界的盛事「2018台灣美術雙年展」以「野根莖」為命題,9月22日在國立臺灣美術館隆重開展。

标签:

本年度臺灣當代藝術界的盛事「2018台灣美術雙年展」以「野根莖」為命題,9月22日在國立臺灣美術館隆重開展。該展由客座策展人龔卓軍與國美館研究人員周郁齡共同策劃,並邀請王品驊與陳宣誠擔任協同策展,擴展雙年展在議題研究及展覽空間概念的連結與整合,試圖使雙年展成為一跨學科、研究、知識交換以及空間實踐的領域。「2018台灣美術雙年展」從視覺藝術策畫、展場意象構成、藝術事件發生,皆緊密地呼應主題「野根莖」拓展的台灣自然與人文地理議題。


張立人,〈戰鬥之城-場景〉,2010-2017,立體模型,760 x 810 x 260公分  (圖片由國美館提供)


本屆雙年展以多重觸角發展,延伸了五個根莖系:「野山海」、「野史野影」、「野身體」、「野星叢」、「野家屋」。「野山海」邀請的當代的藝術家,依其存在處境的出發:山岳、海洋、荒野、漂流木、海廢、昆蟲等自然環境的多樣性,形成其創作材質與形式的思考。參展作品〈東海岸,佑! 一起一起,自己自己〉便是生活聚落代表,藝術團體「東海岸,佑!」於8月中進駐國美館的戶外場域,以一個半月的時間,集體搭建「搭麓岸」共同生活,象徵群聚生活、集體勞動、天地為家的概念。昆蟲學獨立研究者王惟正展出《sp.島民》,以超微距攝影呈現臺灣最原始的一批昆蟲住民,呈現這些默默無名的真實存在。


 

(圖片由國美館提供)


「野史野影」探索藝術社群結社的方式,試圖將視覺線索與緊湊的人際流動進行連結,亦朝向廣義的藝術史與其幽微延展的邊境。在此主題中,展出吳耀忠四件作品:〈自畫像〉、〈殘雪〉、〈群山〉、〈人物速寫〉,選自2005年以來在蔣勳與陳映真的協助奔走下,家屬們捐贈給國美館的珍貴吳耀忠遺作,從作品中折射出多重文化與政治顯影。此外,亦展出蘇新田一系列手稿年表,他在1980年代後期開始個人的「治史工作」,透過友人自國外購得的歐美與日本美術史與現代史書籍獲得靈感,手繪了包括臺灣文化史、左派團體研究、美術史等等圖表,呈現驚人的個人意志以及錯綜複雜的歷史事件連結。


東海岸佑,〈東海岸,佑! 一起一起,自己自己〉,2018,漂流木、竹子、複合媒材  (圖片由國美館提供)


「野身體」以1987年甫解嚴後發生的《拾月》—一群年輕劇場工作者在荒廢場址,自發開展關於身體、蒙太奇觀念、政治隱喻等在野行動為起點,進而折射1987年小劇場運動起始的重要起始事件。其中邀請「身體氣象館」以製作團隊的模式回訪「拾月」,現場以影像裝置、建築構成、拼貼文本,構成時間與地理的交疊場域,其中黎煥雄亦帶領團隊於開展後進行一場行動,試圖回應已佚失的劇本《在廢墟拾月看海的獨白》。此外,吳其錚的《土》集合了他歷年的陶土創作,凸顯了小劇場、當代藝術、社區計畫與偶戲之間不分畛域的實踐。


高俊宏,〈南尖〉,2018,複合媒材裝置 (圖片由國美館提供)


「野星叢」探討概念想法與物件之間的關係,藉由概念的集合與組織達到多種理解歷史的創新方法。參展藝術家陳瀅如的作品《超星鑑定III:熵:25800》,利用破碎的歷史、媒體影像與信息重新演繹,以假說預言,並進而推展對未來的想像。「野星叢」的藝術家還有蘇予昕的《河流摺》系列作品,重複描繪河流於不同時空的可能樣貌,呈現帶有節點的河流,流經不同的氣候、地形與繪畫語言,重新洗刷繪畫視角中的第一人稱、鬆綁了特定地域的指涉,進行如同繪製地圖一般的繪製風景之行動。


陳潔瑤,〈影子喜劇製作照片〉,1995∕2018,攝影輸出,15 x 10公分  (圖片由國美館提供)


「野家屋」展開臺灣「家屋」的當代處境,以1990年代臺灣房地產飆漲為起始點,其所匯集的離散鄉愁、在地抗拒與反思能量。其中張立人將展出新作〈經濟奇蹟〉,描繪資本主義在城市中運作至極致的窘況,以經濟戒嚴的形式取代思想戒嚴控制人民,透過模型城市展現微縮政治學。林玉婷的〈未來預想〉採用了早期台灣房地產廣告的手繪建築看板等「完成預想圖」模式,沿路為住宅建物畫像,藉由完成預想與實景寫生,還原過去想像中的今日現場。



莊靈,〈等待果陀〉,1966,黑白攝影  (圖片由國美館提供)


除了透過策展呈現的複雜脈系,此屆台雙展亦透過與教育機構以及在地文化空間協力合作,在展前以及展期間陸續推出與主題相互交織回應的策劃。如與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合作推出「Kacalisiyan斜坡上的民族:撒古流.野根莖講座」,邀請107年國家文藝獎美術類得獎藝術家撒古流,透過完整的思想脈絡,重新進入排灣族的生命美學與生態哲學。與清華大學藝術中心合作舉辦《浪與浪搖幌-邱剛健專題》,回應雙年展裡對《劇場》雜誌文化影響的探討,以及蘇匯宇向邱剛健的《唐朝綺麗男》致敬的當代創作。


蘇匯宇,〈唐朝.綺麗男(1985,邱剛健)〉,2018,錄像裝置、彩色、有聲、HD (圖片由國美館提供)


此次雙年展亦包含了多元向度的衛星活動,協力合作單位包括: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國立清華大學藝術中心、忠信市場黑白切藝文空間、玩劇島小劇場,為「2018台灣美術雙年展」帶來野性蔓生的連結動能。



 2018 野根莖─台灣美術雙年展 32位組參展藝術家名單

王惟正、張紋瑄、另一種影像記事張照堂吳其錚莊靈吳梓安郭俞平吳耀忠陳云李俊陽陳宣誠+林彥伶李俊賢陳瀅如身體氣象館陳耀圻拉黑子.達立夫喬治.克拉克東海岸佑森人-太魯閣藝駐計劃林玉婷澎葉生+蔡宛璇林柏樑鄭婷林純用蘇予昕高俊宏蘇育賢張立人蘇新田張恩滿+楊文山(古樂樂.巴拉撒邵)、蘇匯宇


展覽延伸計畫

延伸計畫

日期/時間

地點

影展計畫

像一隻船在夜裡搖啊搖

策劃人:喬治・克拉克 George CLARK

2018∕10∕6 ()

18:3020:30

國美館戶外廣場

板塊邊緣.太癢的孩子-臺灣新實驗電影

策劃人:另一種影像記事

10∕07()14:3017:30

10/20()14:3017:30

國美館演講廳

2018∕11∕6()-2019∕2∕10()

國美館時光天井2

表演計畫

〈在廢墟拾月搜尋失落文本的聲音裝置(與片段的行動)〉

策劃人: 黎煥雄  

201812月底

國美館107展覽室

衛星活動

衛星影展:浪與浪搖幌-邱剛健專題

電影放映暨講座:《投奔怒海》、《唐朝綺麗男》、《阿嬰》

07/11/10 ()107/11/11 ()

國美館演講廳

板塊邊緣.太癢的孩子-臺灣新實驗電影」玩劇島小劇場版

201811月至12

玩劇島小劇場 Little Play

(台中市西區精明一街75)

「憂愁與歡樂之屋-家庭剪貼簿之一」郭俞平於黑白切計畫

2019∕01∕05()-02∕10()

臺中忠信市場黑白切

(台中市西區五權西二街14)






「野根莖─2018台灣美術雙年展」

   展覽時間:107年9月22日-108年2月10日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戶外廣場、E亭、大廳、103-107展覽室、201-202展覽

   展覽策展人: 龔卓軍、周郁齡 電話:(04)23723552 #701

   新聞聯絡人: 王奕尹 電話:(04)23723552 #133

                            郭純宜 電話:(04)23723552 #336


 國立臺灣美術館http://www.ntmofa.gov.tw

開放時間:週二~五 09:00~17:00,週六、日 09:00~18:00,週一休館

館    址:40359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二號

服務電話:(04) 2372-3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