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黃媽慶老師以最初的堅持,努力展現每個作品最美的姿態。
黃媽慶《風後一夏荷》樟木,53×34×7 cm,2018
黃媽慶,台灣彰化鹿港中生代的民族藝師,1952年出生於木雕名家輩出的縣鹿港小鎮北頭村,從事木雕神像代工二年餘,後期呈現恬淡工法而得名,透悟西方藝術美學,走出了獨特的創作風格。
黃媽慶《冬》樟木,88x33x7cm,2008
黃媽慶的創作理念以「大自然為師」,融合對動、植物題材,藉由豐富的內涵,捕捉超然物表,把握當下從生活萬物中取得創作靈感,體悟人生懂得鍛鍊自己的風格。不斷地關心「人」與「自然」的哲理,也無一不是由生活中俯拾之美。創作時藝術家會通過自己的想法、使用媒材的限制,再轉換成創作,他藉模擬追尋客觀性以求真,將創作的主觀追逐目的性以求善,以轉化實踐藝術本質意象化以求美,其意象,介於游走想像與寫實中,傳遞真、善、美之意旨,而賦予木雕新境界。
黃媽慶《等待》樟木,50×45×5 cm,2009
在美學部份,擷取文人畫之概念吸收再消化,蘊含著自然與人文兩者兼俱,能巧妙融合自然(天)、傳統(地)、中國畫(人),然以意象而言,透過轉化以不著痕跡下,演繹超然物外,突破箝制內斂三者化為創作理念,已然將(天、地、人)藉由體會與妙悟,重新詮釋為人生步履痕跡。
黃媽慶《夏蓮》亞杉,71×47×6 cm,2010
黃媽慶老師從事藝術創作近30年,以環保,簡潔,純樸生活化為題材,大膽的落實自己的想法,作品栩栩如生回歸自然,用紮實的工藝底蘊且克服種種材料上的限制,突破既有觀念與技術,呈現黃媽慶老師作品之獨特的風格與原創性、且構成布局體現美學的極致,更展現深厚的木雕功力。
黃媽慶《福鶴延年》樟木,25×26×37 cm,2015
老師突破傳統既有的框架,作品從花鳥蔬果、魚蟲走獸到海洋生態…等無所不容,在大師的巧手下皆化成了唯妙唯肖的木雕藝術品,除工藝與美學的展現外,老師更重視的作品靈魂,他說過作品不是只有美就好、意境與表達的內涵才是重點,有些作品展現高超的功力、有些則完全拋開技巧充滿拙趣,這對技藝精湛的藝術家來說需要極大的美學膽識。
黃媽慶《絲絲入扣》樟木,40x34x26cm,2017
黃媽慶說:「木雕是一條辛苦的創作的路,但我甘之如飴,創作展現我的想法與對生活的體驗;創作讓我關心生態與時勢,認識並珍惜台灣的美。」以木紋原始肌理構思,創作的範圍從平面到立體,從陰刻、陽刻到浮雕、鏤空雕、圓雕、一體成形、複合媒材…。在他創作中表示「細心觀察自然界萬物形象的律動變化、生命枯榮、生態週期、時間演替成為充分表達內心無形的感覺。」以最初的堅持,努力展現每個作品最美的姿態。
黃媽慶《秋意》樟木,53×66×6 cm,2019
感謝靜宜大學藝術中心,提供國際性學術展覽檔期,讓我們欣賞媽慶老師的作品,不僅看到了木雕藝術之美,更體會到感動人心的一份純真。
黃媽慶《魚戲凝望‧情牽》樟木,38×32×22 cm,2019
展覽日期:2019/10/03(四)~10/31(四)
展覽時間:週一至週五09 :00~18 : 00,週末休館
展覽地點:靜宜大學藝術中心 (臺灣台中市沙鹿區台灣大道七段2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