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密码忘记密码

謝里法|在畫裡作詩的人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8-07-19
标签:


       今年5月,謝里法剛剛獲頒第三十七屆行政院文化獎,他在1938 年出生,畢業於師範大學美術系,留學巴黎美術學院,是台灣日治時期後第一代前往法國留學的學生之一,與廖修平、陳錦芳,被稱為「巴黎三劍客」。在大稻埕成長的他,擁有過許多名字,原名呂里發,先是跟著養父母姓謝,後因受日本皇名化政策而改姓南,戰後又改回謝。名字彷彿暗示了他一生所遭遇到的台灣政治的多變,留學法國與美國時,被自由的風氣所大為震撼,開始令他反思國家社會與自我的關係,成為構思創作的源頭。旅居台灣、法國、美國三地,在創作上也因應人生際遇,顯現出截然不同的風貌。其創作在油畫、版畫的基礎上,多使用複合媒材,並結合攝影技術,1990年代後,更跨足裝置藝術與觀念藝術。

 

       1964年,謝里法到巴黎不久後便開始學習版畫,一直到1974年才停止。巴黎時代以《玻璃箱與嬰兒》為標誌,嬰兒象徵自身文化被放置於西方高度文明中的異質,初到自由國度,發現自己像嬰兒般牙牙學語,玻璃箱象徵著西方科技與理性。1968年,法國發生五月學潮,他選擇前往紐約追求更多元的聲音,誰知到了美國又遇上反戰運動,因而促成了《戰爭與和平系列》。1972年,他開始在報刊上連載《美術書簡》,從此一寫便停不下來,在美期間,完成了《日據時代臺灣美術運動史》,是國內最早的臺灣美術史專書。1988年歸台後,環境的驟變使他一度陷入創作低潮,再次復出時,以《卵生文明》驚豔藝壇,起先不過是順手畫出的一個圓,越看越像顆蛋,他心中思忖著生命如何從中孕育而生,純粹的造型從而延伸至生命的無限想像。2017年,國父紀念館中山展覽室舉辦近年作品展「牛犇牛」,展覽展出了2015-2017年的作品,以不同媒材和技法繪製同一主題「牛」,如同人所經歷之浮世繪。

 

       幼年受日本教育,曾經因為語言上的不適應與周遭疏離,如今他能夠流暢地書寫美術史、寫小說和詩。自傳《原色大稻埕/謝里法說自己》於2015年出版,而繼《紫色大稻埕》、《變色的年代》之後,目前他正在進行新的小說創作。訪談過程中,老師對如何身兼畫家、策展人、作家、詩人等不同身分,表達了他的看法:「作畫的時候不以畫家的身分作畫;寫詩的時候不以詩人自居;寫小說的時候不把自己當成小說家;策展的時候不當作自己在策展」。


      2017年出版的詩集《呵呵一動》裡,寫著這麼一首詩,或許能夠讓我們透過這首詩,更瞭解這樣的創作心境。

 

    〈作什麼〉

 

     問詩人:不寫詩的時候你作什麼?

     回答:什麼都作,只是不寫詩。

     又問:寫詩的時候,你還作什麼?

     回答:只寫詩,什麼都不作。

     又問:寫不出詩來時,你作什麼?

     回答:手寫不出來,心在寫。

     又問:心也寫不出來,你作什麼?

     回答:那就不用心寫,眼睛也可以寫。

     又問:不能用眼睛寫時,你能作什麼?

     回答:抱著自己,像一首詩。

     又問:詩寫完之了之後,作什麼?

     回答:那我就換個人來寫。

 

     ——謝里法,《呵呵一動》,2017,頁52。


視頻推薦|謝里法-在畫裡作詩的人




謝里法作品



〈玻璃箱與嬰兒系列之九〉(The Incubator and the Baby, n0 9),120 ✕ 122 cm,壓克力、油彩、畫布,1966。




〈戰爭與和平系列之六〉(War and peace, No.6),44.8 ✕ 35.5 cm,鋅版,1969。




〈紐約超商〉(Supermarket in New York),50 ✕ 61 cm ,絹印攝影版畫,1975。



〈紐約生活系列之一〉(The Incubator and the Baby),50  ✕  61cm,油彩絹印版畫,1976。



〈聖母三部曲之一〉(Trilogy of madonna)162 ✕ 127cm,油彩,1993。



〈卵生的文明〉(Oviparous Civilization),183 ✕ 152 cm,油彩,1995。



〈牛的家族四連作〉(A Family of Cow),(162 ✕ 130 cm) ✕ 4,壓克力,2009 -2011。


謝里法視頻推薦:謝里法|在畫裡作詩的人





謝里法簡歷


1938                 3月28日出生在台北市永樂町二丁目34番地,出世時名呂理發,未及滿月即送給近

                         鄰之親戚當養子,改名謝紹文。

1944                 進中和國民學校,在皇民化運動下改姓名叫南紹文。

1946                 改名謝理發,使用此名一直到出國。

1955                 考上台灣省立師範學院藝術系。

   1956                 水彩畫風景兩幅入選全國美展。

                         獲藝術系舉辦美術節化裝比賽第一名。

1959                 受校友之邀加入五月畫會成為會員。

1960                 首次參加五月畫展,出品〈忘〉、〈麗〉、〈離〉三件作品,展於台北新聞大樓。

   1963                 通過留法考試。

                         為籌措留學旅費到宜蘭舉行畫展,是個人在台之第一次個展。

   1964                 初識陳錦芳,年底廖修平夫婦抵法,三人常在一起,被譽為「巴黎三劍客」。

                         油畫創作〈巴黎人生活百態〉系列。

   1965                 進巴黎國立藝術學院雕塑班,指導老師珂丟里耶先生。

                         拜訪旅法雕刻家熊秉明先生,受其指導。

   1966                 版畫作品入選巴黎市立美術館舉辦之聖藝美術展。

                            兩幅版畫作品為法國國家圖書館收藏。

                         開始創作油畫及版畫系列性主題〈嬰兒與玻璃箱〉。

1968                 在羅德島亞貝可絲畫廊舉行個展,移居美國紐約。

   1969                 經廖修平介紹在邁阿密現代美術館舉行個人版畫展。

                            在紐約蘇荷科特隆畫廊舉行畫展,首次發表〈嬰兒與玻璃箱〉系列。

                            搬進西貝茲藝術家中心居住。

                            到普拉特版畫中心學習絹印及攝影製版方法。

                            作品參加國際青年藝術家美展於紐約。

                         與廖修平一起在華盛頓舉行版畫雙人展。

  1970                  版畫作品參加多處國際性展出,作品為紐約現代美術館收藏。

                            製作〈戰爭與和平〉版畫系列,反映出當時反越戰思潮,對好戰者之抗議。

                            購置版畫器材及壓印機,於紐約西貝茲成立工作室。

                            版畫作品入選瑞士國際彩色版畫三年展。

                            版畫作品入選第二回阿根廷國際版畫雙年展。

                         西貝茲版畫家的作品在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及台中省立圖書館展出。

                            在台灣省立博物館舉行版畫個展,隨後又到台中、台南展出。

                            版畫作品參加台灣全國美展,獲版畫部第一名。

                         版畫作品入選華盛頓國會圖書館舉辦之全國版畫展。

  1972                  作品為台灣教育部選送參加東京國際版畫雙年展。

                            入選紐約布魯克林美術館舉辦之第十八回美國全國版畫展。

                            作品入選義大利第三回佛羅倫斯國際版畫雙年展。

                            作品入選第一回挪威國際版畫雙年展。

                        《論徐悲鴻》文章刊於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廣受好評,從此開始寫作,向國內介紹當代藝

                         術。

  1973                  入選紐約國際青年藝術家美展。

                            入選第二十五回波士頓版畫家年展。

                            入選第二回夏威夷全國版畫展。

                            於《幼獅文藝》月刊撰寫版畫藝術專欄,介紹世界各地之版畫趨勢。

                         獲紐約州政府創作獎助金,為期兩年之製作經費。

  1974                  入選第二回挪威國際版畫雙年展。

                            與吳登祥,汪澄合組S&W Workshop,替畫家印製版畫。

                         版畫作品獲紐澤西州澤西市美術館年展榮譽獎。

  1975                  入選夏威夷第三回全國版畫展,獲大會收藏獎。

                           《藝術家》雜誌創刊,所著《日據時代台灣美術運動史》從創刊號起開始連載。

                        《在信中與阿笠談美術》專欄在《雄獅美術》連載,向青年學生介紹美術知識。

  1977                  在私人畫室開美術班傳授繪畫。

                         嘗試以台灣語文在《台灣語文月報》寫文章,論台灣文學議題。

  1978                  以《查理士莊》筆名於《雄獅美術》寫《紐約藝術月報》專欄。

                           《在信中與阿笠談美術》連載完畢,集成專書出版。

                        《日據時代台灣美術運動史》出版專書。

  1979                  籌劃顏水龍、廖繼春、李石樵等十八位台灣前輩美術家專輯,刊於《雄獅》月刊。

                            因長年製作版畫,化學材料有害身體而停止製作。

                         替香港刊物《南北極》,《廣角鏡》,《明報》,《美術季刊》撰文。

  1980                  西貝茲藝術家中心成立十週年,舉行盛大活動,版畫中心配合舉辦巨型展出。

                         開始以筆名在中國刊物上投稿美術文章。

1981                 與十二位北美洲文藝界學者共同發起成立台灣文學研究會。

   1982                 在紐澤西西東大學兼課教授版畫。

                         《日據時代台灣美術運動史》獲台灣文藝社文學評論獎。

1983                 為主張台獨的美國報紙《台灣公論報》撰稿,並主編《藝文》專輯,介紹海外台灣作 

                         家。

   1984                 收集歷年所寫文章,出版《紐約的藝術世界》及《藝術的冒險》二書。

                         於台灣文藝發表《從大戰後日本「戰爭文學」看李喬的「燈」》。

   1985                 獲得台美文教基金會人文成就獎。

                            受洛杉磯收藏家許鴻源博士之託,擔任其收藏顧問,積極收藏台灣美術作品,撰寫《二

                            十世紀台灣畫

                            名家作品集》第一冊。

                         出版《台灣出土人物誌》,共收集黃土水、江文也、陳澄波等八位被埋沒的文藝作家。

   1986                 以台灣牛為題材,進行《牛的造型》之系列創作。

                            發表文章詮釋台灣文化的造型,以牛來比喻台灣移民族群的精神特質。

                         於太平洋時報發表《三十年代台灣新美術運動的政治檢驗》,從政治的觀點看美術。

   1987                 收集近年來在海外發表之文章,交由鄭南榕主持的新潮流出版社編成《重塑台灣的心 

                            靈》出版。於太平洋時報發表留法時代回憶《拾回那荒蕪的年代-一個留法學生的政治 

                            自白》。

   1988                 在紐約法拉盛第一銀行展出<牛的系列>粉彩畫,受聘主持銀行的「第一畫廊」。

                            集歷年來所寫有關畫家的文章,交由自立晚報出版社出版《我的畫家朋友們》一書。

                            在自立晚報以「山上一棵樹」為題演講,並展出<山上一棵樹>作品。

                         自傳式小說《離家前夕》在美國之《台灣公論報》發表。

   1990                 在台北雄獅畫廊舉行近年所作〈山上一棵樹〉為題之個人畫展。

                         撰長文《二千年台灣美術展望》在《藝術家》月刊發表。

   1991                 與台北帝門藝術中心訂合同兩年,展出新作〈牛的造型〉系列。

                           《在信中與阿笠談美術》再版,更名《美術書簡》。

                           《日據時代台灣美術運動史》改版重印,年底再版。

                           《與台灣收藏家談美術》發表於《藝術家》雜誌及自立晚報。

                         於台北市立美術館《臺北-紐約:現代藝術的遇合》展出〈時間畫出來的空間〉、〈跨出

                         玻璃箱〉等五件作品。

   1992                 回台參加文建會主辦之全國文化會議。

                         將台北生活感受畫成〈台北生活〉系列油畫在帝門藝術中心展出,後來檢討認為這時期

                         之作品是一生中最失敗的創作,此後很長一段時日創作進入低潮。

   1993                在帝門藝術中心展出《1964~1974十年版畫歷程》回顧展。

                           參加台北市立美術館之《60年台灣現代版畫回顧展》。

                           於帝門藝術中心舉辦《台灣美術史文件展》,將當年撰寫《日據時代台灣美術運動史》所

                           收集之資料,公開展示於眾。《台灣美術史文件展》之後有感於史料流失之嚴重性,臨時

                           決定在台北市立美術館三樓將展出後之史料撕碎落地,藉此呈現多年來史料流失之急速過

                           程,在畫壇上造成爭議性之行為。

   1994                將佛羅倫斯之旅的心得畫成新浪漫主義神話,以〈給聖者的獻禮〉為題,在紐約蘇荷456 

                           畫廊展出。

                        與廖修平、陳錦芳共同創設巴黎文教基金會,以一千萬為基金,每年送一名年輕藝術家到

                        法國留學。

   1995                受台北市立美術館聘請擔任國際版畫暨素描雙年展評審。

                           在《藝術家》雜誌連載《我所看到的上一代》,回憶與前輩畫家們之交遊。

                        編撰《台灣新藝術測候部隊點名錄》,介紹台灣畫壇上第二代畫家,由藝術家出版社出

                        版。

   1996                在桃園文化中心展出新作〈卵生文明〉系列共三十六幅油畫。

                           在台灣省立美術館展出〈垃圾美學〉觀念藝術展,為期一個月。

                           在基隆市文化中心舉行三十年創作之回顧展,將自己在國外從事創作的歷程展示於眾。

                           於高雄積禪50藝術空間參加〈五月.東方四十週年紀念展〉,出品〈卵生文明-蛋的原

                           型產生四個音符〉四幅聯作。

                        受聘回台任教於彰化師範大學(擔任駐校藝術家一年)。

   1997                著作《探索台灣美術的歷史視野》由台北市立美術館出版。

                        作品〈開門、關門的孤獨少年〉為台灣省立美術館典藏。

   1998                受聘任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兼任副教授。

                           擔任第五屆巴黎獎創作類評審委員及理論類評審委員。

                        文建會於巴黎之台北新聞文化中心舉辦《台北-巴黎:巴黎三劍客作品展》(廖修平、謝

                        里法、陳錦芳)。

   1999              《重塑台灣的心靈》改版由前衛出版社再版,更名《台灣心靈的探索》。

                           為台中文英館策劃五個專題展,以求為沒落的文英館再現活力。

                        參加《228美展.歷史現場與圖像-見證、反思、再生》,製作以《歷史現場追尋-想

                        像、影像、圖像、真像》為題之大地圖,並為圖錄撰文《從圖像見證到圖騰再生-超越

                        228,回到藝術的原點》。

   2000              《台灣心靈的探索》獲年度十大優良讀物獎。

                           獲台灣省文化處贊助,編《台中美術一百年年表》。

                           為921大地震而作《與地魔共舞》系列作品,在台中市文化中心,台北日升月鴻畫廊、基

                           隆市文化中心、台中縣文化中心等地巡迴展出。

                           桃園文化中心《跨世紀全運藝術節-裝置藝術展》展出《點、線、面的張力組合-探

                           索雕刻的新語言》共三件作品。

                           國立台灣美術館舉辦《台灣美術百年回顧》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從台灣美術之道聽

                           途說中建立的故事性小檔案-探索畫家個別關係所串聯的時代脈絡》。

                        為成立版畫常設館,捐贈早年使用製作版畫用具及原版給國立台灣美術館。

   2001                受聘任台灣文化學院共同科兼任教授。

                           編寫「台中地方美術發展史」由台中市文化局出版。

                           在國立台灣美術館策劃《台北←→台中10+10=21》,為台北、台中兩城市人文作比較。

                        於靜宜大學舉辦《謝里法、吳伊凡雙個展》。

   2002                於台中市文化中心「動力空間」舉辦《借力空間》個人裝置藝術展。

                        於台中市立港區藝術中心策展《60年代台灣立體派繪畫的探究-台中豐原班的回顧》, 

                        再到中山大學逸仙美術館續展。

   2003                版畫作品〈街景I〉、〈街景II〉受國立歷史博物館典藏。

                           受聘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兼任教授。

                        受聘為文建會策劃《台灣美術地方發展史全集》共二十冊之編選工作。

   2004                於彰化縣鹿港東側海岸福寶濕地設置〈漂流光座標〉,是台灣唯一從飛機上可以看到的公

                           共藝術。

                        獲台東縣榮譽縣民狀。

   2005                策劃編選《台灣美術地方發展史全集》共二十冊全部完成出版。

                           於華山藝術園區國際畫廊博覽會策展《台灣之美》地方美術展。

                       《2005關渡英雄誌》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舉行,展出作品〈看!這是牛〉。

   2006                獲頒台灣省政府藝術教育推廣榮譽獎狀。

                           於國立台灣美術館舉行的「省展一甲子學術研討會」中發表論文《從第一屆全省美展創立

                           過程探討終戰後台灣的文化困境》

                        開始撰寫以日治時代台灣第一代美術家為題材的歷史小說《紫色大稻埕》。

   2007              《詩與繪畫語言的辯證-陳千武「鼓手之歌」的模仿》發表於《文學台灣》61期春季號。

                        作品參加台北市立美術館之《台灣超現實展》。

2008              《紫色大稻埕-謝里法七十文獻展》於國立台灣美術館展出。

2009                完成第一本以台灣前輩藝術家為主角的小說-「紫色大稻埕」(藝術家出版社)。

   2011                任台灣美術院院士。

                        作品參加關渡美術館舉辦之《SKY-2011亞洲版/圖展》。

   2013                獲國際藝評人協會終身成就獎。

                           完成第二部長篇小說《變色的年代》(印刻出版社)。

                           於關渡美術館舉辦「舊版新印-謝里法版畫作品展」。

                            「素食年代-牛的四頁檔案」25幅400號巨幅油畫於台中市立港區藝術中心展出。

                           於台中20號倉庫策展「民主主義的人民藝術」。

                        於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舉辦「核能色感的視覺聯想」個展。

2014                於20號倉庫舉辦「給聖者的獻禮Ⅱ」

2015                國立台南生活美學館 邀請展出「綠生活藝術美學主題展」。

                        策展「不滿之見—繪畫最佳完成狀態探討」於國立臺灣美術館。

                        「形、象之間」動物保護協會捐贈展於順天藝術中心,臺中。

                        「原色大稻埕-謝里法說自己」自傳文學由藝術家出版社出版。

2016               「臺灣美術研究講義」由藝術家出版社出版。

                        「紫色大稻埕」小說改編劇本在電視上播出。

                        「情繫東北角」新書發表會於宜蘭市美術館,宜蘭文化局出版。

2017                 國父紀念館中山展覽室舉辦近年作品展「牛犇牛」,並出版畫集。

                         個人詩集「呵呵一動」出版。

2018                 獲得第37屆行政院文化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