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未定物,這種不確定並非意義表達上的不確定,而是在表達本身崩解為無限小的粒子後,互相牽動成另一種迥異於自身的形象」 -- 簡子傑《畫布的邊界就是世界的盡頭:關於吳東龍的「未定物」》
圖由双方藝廊提供
「未定物,這種不確定並非意義表達上的不確定,而是在表達本身崩解為無限小的粒子後,互相牽動成另一種迥異於自身的形象」
--簡子傑《畫布的邊界就是世界的盡頭:關於吳東龍的「未定物」》
双方藝廊將於2018年12月22日推出吳東龍個展「未定物」。榮獲2017年第15屆李仲生基金會視覺藝術獎肯定,吳東龍為目前台灣當代藝術家中少數堅持抽象繪畫的創作者。作品以大器畫面結構與細膩優雅的色彩層次共同構成,傳遞強而有力的視覺張力並賦予隱靜的低溫情感,在低限、簡約、理性的訴求中建立起鮮明的個人風格。「未定物」是藝術家吳東龍在双方藝廊的第二次個展,特別邀請藝術評論家簡子傑擔任學術研究,共計展出30餘組作品。除了延續長期發展「Symbol」及「Color Lines」系列,本次特別展出近兩年全新創作系列「Little Blocks」與「Little Symbol」,有別於往常大型作品,此系列由多幅小尺寸作品所拼湊而成,將帶領觀眾進入不同於過往的視覺饗宴。
Little Symbol-38, 油彩、畫布板,60x60cm, 2018 / 圖由双方藝廊提供
吳東龍創作的特色為作品畫面純粹,大多使用偏冷的色調,以「去繪畫性」、「減法」做為創作思維。對於展出作品及展名簡子傑表示:「如果有人認為在看藝術家的畫作時很難找到適切的語言來描述,語言失能恰恰體現了『未定物』的必要條件」。在吳東龍的作品中,沒有故事性的描繪或是具象的事物,所有的線條、符號,並非任合明確的物體或意象。這「未定物」元素,如同藝術家視造型先於語言的狀態,觀眾雖然無法明確使用文字來形容與描述作品,卻能強烈感受到與畫作之間的牽引。而吳東龍以堅持純手工處理的畫布精神,從煮膠、裱貼畫布,再上石膏,一層一層地做出繪畫的肌理,使畫作從經緯縱橫的孔隙中透露出一絲溫度。透過藝術家堅持的創作工序、結構畫面的方式、造形語言的操作,在情緒飽滿的背景與明確的理性符號中形成對比關係,進而隨觀眾自身的思考角度產生各種解讀的可能。
Color Lines-34,油彩、畫布板,180x365cm, 2018 / 圖由双方藝廊提供
吳東龍
1976年出生於台北,2004年國立臺南藝術學院造形藝術研究所畢業,多年來堅 持從事抽象繪畫的創作。榮獲2017年第15屆李仲生基金會視覺藝 術獎及1997年第四屆日本新空版畫競賽首獎。曾獲選美國紐約、蘇格蘭亞伯丁及法國巴黎駐村藝術家,作品典藏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國立台灣美術 館及文化部(昔行政院文建會)等,曾於巴黎、蘇格蘭、北京、光州、新 加坡等地展出。
※圖/文皆由双方藝廊提供
觀展時間:週二至週六 10:30 – 18:30
展覽地點:双方藝廊Double Square Gallery
(台北市中山區北安路770巷2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