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桃源獎首獎得主高登輝常以行動、多媒體、現成物的手法作為構建事件的方式實踐。
展場圖/圖由水谷藝術提供
第17屆桃源獎首獎得主高登輝,最新個展《湳興橋lamL-hing-kiô》目前於水谷藝術展出中,水谷藝術位於台灣台北市萬華區,是一結合年輕策展人及藝術家組成之替代空間,長期關注地方議題,開啟藝術與舊城區與社區居民之對話可能,此次為藝術家高登輝繼2015年之後再度受邀於水谷藝術舉辦個展。
展場圖/圖由水谷藝術提供
2016年起高登輝透過「荒原藝術」展覽邀約計畫開啟此次研究,透過與板橋浮洲境內的空間、社區進行一系列串聯計畫後,提出地區計畫的研究和媒體報導的影像資料整合,並進一步以「濕地如何成為城市的生命系統」的提問,進行階段性的實驗和描繪,重新思考土地與河流、城市與島嶼的關係,計畫至今已三年,直至目前仍持續發展中。
展場圖/圖由水谷藝術提供
藝術家高登輝在《湳興橋lamL-hing-kiô》中以水源、環境/居所、人造自然作為關注的核心,透過「自身與環境」、「身體與空間」的交匯與相互滲透,探討因不同契機相遇的人們彼此的親密關係。高登輝常以行動、多媒體、現成物的手法作為構建事件的方式實踐,本檔展覽亦運用藝術家熟稔之創作語彙,描述城市與地理的區域關係。
展場圖/圖由水谷藝術提供
高登輝與同為北藝大藝術跨域所的黃英嘉、游承彥共組藝術團體〈鬼島踏查日記〉,各具不同專長的三人至全臺各地踏查、研究、進行計劃型創作,預告將於《湳興橋lamL-hing-kiô》展期結束後接力展開,敬請持續關注水谷藝術最新展覽動態。
※圖/文皆由水谷藝術提供
觀展時間:週一至週日 12:00-19:30
展覽地點:水谷藝術 (臺灣台北市萬華區萬大路322巷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