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密码忘记密码

王攀元|寂盡之境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9-07-26

摘要: 藝術家將個人坎坷經歷,以象徵的手法入畫,畫中人物對象極度壓縮反映著他的人生心境。

标签:


王攀元《歸雁》水彩、紙本,39*54 cm / 圖由耿畫廊提供


  王攀元自傳式的藝術語言,呈現出沉默而淒哀的孤寂美學,藉以標題「寂盡之境」道盡王攀元顛沛流離、至晚年豁達而澹泊的心緒。20世紀上半葉,是全球人口與文化流動最密集的一個時代,有些人為了理想而出走,有些則是因為戰禍而離異,無論如何,鄉愁與孤寂成了多數人的集體情結。


王攀元《祈禱油彩.畫布 45.5 x 38 cm. / 圖由耿畫廊提供


  相對當代許多留學海外的學子,包含那位永遠的故人──季竹君,都是懷抱著希望遠走他鄉,但王攀元除了走上相反離異之路外,更多了一層無奈與悔恨,這樣的情緒使王攀元的藝術直觀自身心底的孤寂,觸動觀者心弦;儘管後來倪月清成了他一生所愛與歸宿,但季竹君所象徵的那段缺憾,遂成為他終其一生追尋不得的故鄉。


王攀元《母親》水墨、紙本,34*37.2 cm / 圖由耿畫廊提供


   歷史的傷痕烙印在王攀元的身上,讓鄉愁成為他與台灣近代歷史的共同的鏡像。王攀元將自身生命的缺憾寄託於繪畫中,他讓自己投射於畫中孤獨的動物、人影、孤帆,與屋舍,那孤獨而抑鬱的藝術語言,映照著他人生大半輩子的流離失所、回不去的原鄉,在畫中喃喃吟嘆已碎的思鄉夢。獨特的孤寂美學不只反映著王攀元個人的遭遇,更是那個時代洪流下的顯影。


王攀元《悠思》水彩、紙本,27.4*24.5 cm / 圖由耿畫廊提供


  王攀元將個人坎坷經歷,以象徵的手法入畫,畫面結構簡約而用色精準,畫中人物對象極度壓縮反映著他的人生心境。王攀元於1933年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就讀,師承潘玉良等人,擅長水墨、水彩、油畫等媒材,中日戰爭爆發後便中斷了藝術學業,於1949年攜家眷隨國民政府來台落腳高雄,因生計短暫於碼頭當臨時搬運工;後輾轉定居宜蘭擔任美術教師,於1961年與友人共組「蘭陽畫會」,至此王攀元才得以漸受重視,並成為台灣重要的藝術家之一。


王攀元《蘇澳港》油彩、畫布,71*60 cm,1960 / 圖由耿畫廊提供


  藉王攀元回顧在那個多數藝術學子都嚮往遠走他鄉、追求藝術理想的時代下,王攀元迫於無奈地處於時代的另一面。遷徙與鄉愁可說是亞洲現當代藝術脈絡的現實基礎,唯有我們看清歷史時,我們才得以見著全貌。

 


※圖/文皆由耿畫廊提供


展覽名稱:王攀元|寂盡之境

展覽日期:2019/07/13(六) ~ 2019/08/18(日)

展覽時間:週二至週日11:00~19:00,一休館

展覽地點:耿畫廊 (臺灣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548巷1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