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藝術家由切身的生命經驗開展,延伸環扣個人思考辯證,深入挖掘匍匐於當代歷程的生命課題。
謝鴻均《觀看之道》油彩、畫布,162*120 cm,2019 / 圖由安卓藝術提供
1961年出生於台灣的謝鴻均,1984年自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畢業後,於1989年取得美國紐約普瑞特藝術學院藝術創作碩士,1995年獲得紐約大學教育學院藝術創作博士,現職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系專任教授。謝鴻均經常受邀於國立臺灣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臺北當代藝術館的展出,作品獲得國立臺灣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國立歷史博物館、澳洲白兔美術館等機構所典藏,為當今台灣藝壇中生代女性創作者中的代表人物。
謝鴻均《子宮》複合媒材、紙,108*78 cm,2019 / 圖由安卓藝術提供
謝鴻均在身兼女兒、妻子、母親、學者和藝術家的多重角色裡,一步又一步地匍匐前進並從中汲取養份,她的作品以層疊交融的圖像與豐富的互文指涉展現生命裡的巨大能量,同時提出對於身體與性別議題深刻的觀看視角。她的創作由切身的生命經驗開展,延伸環扣個人思考辯證,深入挖掘匍匐於當代歷程的生命課題。她的作品涵蓋素描與繪畫的双元特性,一方面展現女性的細膩洗練與堅韌寬宏,另一方面將自身多重角色所歷經的掙扎、矛盾與思辯,昇華轉譯為圖騰符碼交織有機動態的奏鳴曲。
謝鴻均《複製動態》油彩、畫布,173*173 cm,2019 / 圖由安卓藝術提供
「擦抹情境」破題道出藝術家一直以來在顏料與碳筆的擦抹過程中,試圖為繪畫留下素描性,為素描留下繪畫性。本展的情境敘述交疊遛狗途中所見雜草滋長到枯黃之生命循環、曾為校園放養的家犬托托迷戀腐食所刨挖出的鳥屍遺骨與腐肉、30年前藝術家在紐約二手書攤購入成為畫室「視覺聖經」的醫用人體解剖參考書。作品《複製動態》(DuplicatedMovement)中,似蹲似臥的軀體、腿足或臂膀,雜存於草葉藤蔓之中,是謝鴻均的文明認知與鄉野生命的一種相處模態。筆觸與線條的尖銳及姿意,解析著混沌也重建了紀律,過程是修行之路,她全力擦與抹、小心推與搓,然即便用心經營似乎仍難覓必然的方向或終點。
謝鴻均《美工刀的指揮》複合媒材/紙,78*108 cm,2019 / 圖由安卓藝術提供
切換至藝術家工作室的常態情境,她的身心仿若一塊使用頗久抹布,無論如何需要反覆搓揉清洗的抹布,擦抹著內在思維,並常態性地擰出固態的象徵與液態的流變意涵,她在圖像平台留住它們的階段性符號。層層覆蓋的浮華疊影持續延伸,回應著遛狗之途的種種。她往返於文明符碼與野生情境,在畫布/紙上紀錄為自己量身訂製的世界。如藝術家自述之結語:「擦抹於創作與闡釋的過程,是心眼與肉眼共存的太極圖。」
安卓藝術將於2019年10月19日至11月30日推出代理藝術家謝鴻均個展「擦抹情境」,睽違四年,暨2015年的「來龍去脈」個展後,藝術家於安卓藝術第三度發表的大型個展。開幕酒會將於10月19日(星期六)下午3:00舉辦,我們誠摯邀請您的蒞臨。
※圖/文皆由安卓藝術提供
展覽名稱:謝鴻均|擦抹情境
開幕酒會:10.19(六)15:00~18:00
展覽日期:2019.10.19~11.30
展覽時間:週二~週六,11:00~18:00,周一休館
展覽地點:安卓藝術(臺灣台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80號7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