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兩岸畫壇才俊胡九蟬、劉文東兩岸巡迴聯展。
胡九蟬、劉文東《佳色在野》,40 × 43 cm,紙本設色,2017 / 圖由藝術家提供
自古有言,道不同不相與謀。兩岸畫壇才俊胡九蟬、劉文東,因道同而謀畫,因道不同而異彩,是所謂,道可道,非常道。故山花雖兩類,亦能同道出。
中國畫之所以為中國畫,取決於中國民族特有的藝術觀,而這種藝術觀念的形成與完善,雖以儒為基,然道家之出世觀與禪宗的推助乃是根本所在 。臺灣胡九蟬,脈出嶺南,不似嶺南,立足時代,溯本源初,道釋之理入畫,兼取民藝。故其花鳥畫藝術,不負傳統道、理、趣乃至詩意情懷的追求,創作題材豐富,個性強烈、鮮明,是對傳統“文人畫”和“寫意花鳥畫”重意境、重意趣、重筆墨長抒情的藝術形態的繼承。筆墨精煉,蘊藉雋永,在“不似之似”與“似與不似之間”的追求中,藉以實現物件的神采與作者的情意,使得一花一物,鮮活而富有生命力。
胡九蟬《一睹金釵》,40 × 43 cm,紙本設色,2017 / 圖由藝術家提供
九蟬畫作,亦不負時代,概因其擅經營構圖而得。構圖最要,在於全面呈現應時而生的體現心理、畫理、物理三者之關係。自然物像、傳統認知與時代審美,都通過構圖在繪畫中得到了辯證的統一,在九蟬畫筆下,通過對本質的研究,由表及裡,由外及內,準確、明晰地把握其藝術規律,突出主體,剪裁有道,虛實對比與顧盼呼應處處出奇,尤善於把發揮國畫之題跋作用,用與畫風相協調的書法恰當題拔,增情補意,妙趣橫生。
嶺南劉文東,則擅水墨山水,長於造境。其對境、象的追求與把握,有著獨特的審美視角與文化內涵,並因此而獲得了足夠的感人的藝術魅力。
劉文東《尋幽》,30 × 30 cm,紙本設色 / 圖由藝術家提供
境在繪畫中是一個多層次的概念,其終極之謂是意境,居於自然物境與畫境之上。在立象盡意的過程中,境是繪畫的終極狀態。境的產生,離不開物件的認識與把握。無論是物境、畫境,還是意境,皆不可離象而談,即便不以客觀物象為象,也會以心象為象,不然境無從生。心像是緣於理想對於客觀物象予以修正或昇華的產物,主觀心源則又受著自然與文化的雙重洗禮。劉文東明晰此理,用發於心、狀於物,得心應手、遊刃有餘的筆墨,率真而為,平和而不失激情。如此妙境,亦在於其構圖強調“勢”,簡約之中,起承轉合,勢在必得。加之色墨交融,酣暢淋漓,令人暢懷,令人咀嚼。三筆五筆,已神完意足;一點一潑,已韻味無窮;盡顯風晴雨露的情調,以及個性奔放的品格和天籟自鳴的化境。
無論花鳥,抑或山水,其道質同。概皆因風神為上,山川江河、花草禽獸,僅是載體,是物,物與畫者神游,方能默契自然。
劉文東《夕陽》,30 × 30 cm,紙本設色 / 圖由藝術家提供
胡九蟬《各人吃飯各人飽》,69 × 48 cm,紙本設色,2018 / 圖由藝術家提供
九蟬、文東如此合作有成,其原不外有二。一是兩人心與神會,立意一致;其二是禮讓技法,提煉自我出新風格。然說易做難。胡、劉二才俊,知難而為,尺幅之中,無一筆是你,無一筆是我,筆筆是他,且又得你我。這正是默契。默契是一種感應,是兩者內心深處一種最美好的約定,是最美的情感延伸,令人神往,令人留戀,如入禪境,並與之共鳴相契。在畫中體現出超凡脫俗的精神境界,於他們的生命觀、氣韻觀、筆墨觀,加之二人三教一理的高深學養,在自寫性靈的同時,遵循著共造意境的寫意法則,實現了合作畫筆墨意境的完美創造。
─寫在胡九蟬、劉文東海峽兩岸畫展前
作者/李 琰
推薦視頻:胡九蟬、劉文東|山花同道
※圖/文皆由藝術家提供
首發站─臺北 Ⅰ
地點:臺北市議會,文化藝廊
時間:2019年10月16日(三)─10月25日(五)
開幕茶會:10月17日(四)/10月19日(六)10:30
台北市信義區仁愛路4段507號 聯絡人 Tel:886-926-435888 陳小姐
第二場─廣州 Ⅱ
地點:高劍父紀念館
時間:2019年11月23日(六)─12月01日(日)
開幕沙龍:11月23日 15:30─17:00
廣州市解放北路861號 盤福大廈 首層 Tel:13928877505林先生
第三場─河南 Ⅲ
地點:沈丘美術館
時間:2019年12月05日(四)─2020年01月06日(一)
開幕沙龍:12月05日 10:00
河南沈丘縣尚德路與金光大道交叉東北角 Tel:138-25771405馬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