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密码忘记密码

六燃保溫成果暨藝術展演∣大煙囪開箱!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9-12-13

摘要: 此展覽除了呈現計劃成果、藝術作品14件外,還與六燃人事物、工業建築遺構具有活隱喻的關連。

标签:

大煙囪廠房基地五棟保溫眷舍 / 圖由交大藝文中心提供

 

  國立交通大學六燃保溫團隊暨跨領域藝術團隊,與新竹市文化局聯合籌辦了六燃保溫成果暨藝術展演──《大煙囪開箱!》。展演與活動具有藝術樂活、智慧創生、人文想像三大特色,融合了團隊自2018年6月起,所執行的「大煙囪廠房基地」保溫睦鄰駐站計劃與「新竹生博物館」計劃的綜合成果,內容包括14位藝術家的跨域藝術創作、文史調查、智慧科技、蝙蝠保育、社區與學校多元教育等面向。

 

何炯賢,《曙昧之地乍離之影_量度懸置地景之敘事景深》圖像拼貼,2008 / 圖由交大藝文中心提供

 

  《大煙囪開箱!》系列活動將於2019年12月6日至2020年1月5日在大煙囪廠房六棟眷舍逐一展開,除了呈現新竹六燃的保溫成果與藝術展演外,在一個月的活動期間,也將於大煙囪下舉行戶外演唱會、市集、露天電影、實地導覽、冬至搓湯圓,以及各式工作坊。

 

陳韻如《曾經正好顯影》互動裝置,2019 / 圖由交大藝文中心提供


  「原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 新竹支廠」是台灣現存最大規模日本軍事工業遺構群,新竹市政府在文化部「前瞻基礎建設──再造歷史現場計畫」8830萬經費的挹注下,啟動了一系列的新竹六燃保存活化 計劃。城市歷史、文化空間與生態的保存與活化,是否也能在人文、藝術、生態與科技的異域結盟運作下成為可能,甚至形成博物館典範?


井早智代(TomoyoIhaya)《六燃歷史的翻頁》混合媒材圖像,2019 / 圖由交大藝文中心提供


  交通大學接受新竹市文化局「大煙囪廠房基地」 保溫睦鄰駐站計劃之委託,正是隸屬於此國家級計劃架構下的一個任務;交大也額外挹注資源,同時推動「活隱喻,活博物館:新竹生博物館」計劃, 平行展開新竹六燃在地實踐計劃,結合六燃場域與教學現場,以跨域多元的各種管道,結合多媒體說故事形式,展開社區關懷與相關實踐行動,深化各級學校與所在城鎮的鏈結關係,在新竹六燃逐漸轉 型為文化博物館園區的過程中,確實具有保溫的實質意義、重要性與成效,計劃本身也具體實踐了文化部次長蕭宗煌所指出的:「博物館應具備三個重要元素,首先是會說故事,且是活的博物館,並作 現代性反思,能體現當代的文化場域,符合生博物館精神。」


簡瑋麒、簡志賢《長笛的歷史對話》現場演奏,2019 / 圖由交大藝文中心提供


  《大煙囪開箱》除了呈現計劃成果,還有參展藝術作品14件,展出內容大部分跟六燃人事物、工業建築遺構具有活隱喻的關連。作品以多媒體藝術展演或裝置作品為主,透過在地團隊與國際藝術家合作,來為六燃「大煙囪廠房基地保溫睦鄰計劃」進行詮釋和加溫作用,推動六燃文化園區博物館整體的活化,主要目標是讓在地居民能更親近、理解新竹六燃從日治時期、空軍工程聯隊進駐、形成眷村聚落的過程與面貌。透過「大煙囪開箱」的行動,讓參與民眾能深入理解「人」在歷史上的核心位置與意義。

 


賴雯淑(右二)、曾維薇(右一)《耳朵、石頭、超聲波》聲音裝置,2019 / 圖由交大藝文中心提供



※圖/文皆由交大藝文中心提供



指導單位:文化部、教育部


主辦單位:新竹市文化局、國立交通大學

承辦單位:國立交通大學保溫團隊暨交大跨領域藝術團隊

參與團隊: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建築研究所、物聯網智慧系統研究中心、電腦視覺研發中心

協辦單位:中原大學城鄉規劃與設計中心

 

動態展演日期:2019/12/6(五) ~ 201912/22(日)

靜態展覽日期:2019/12/24(二) ~ 2020/1/5(日)

活動地點:大煙囪廠房六棟眷舍(新竹市東區建美路26-3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