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書法、水墨、篆刻三類的得獎與入選者,在此次全國美展依舊展現不俗的藝術作品給大眾。
篆刻類免審查組劉廣毅、蕭凱中作品圖 / 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淵遠流長的書畫歷史中,水墨、書法、篆刻佔有一席重要的地位,起源都來自於墨,分別在藝術中各自演變為不同表現形式,書法的線條之美、水墨中墨分五彩、篆刻則是講究刻寫並重;2019年由文化部指導、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的「全國美術展」,其中舉辦的類別中水墨、書法和篆刻這三項,經過評選後展出各別優質的作品,以下分別介紹水墨、書法、篆刻的金、銀、銅獎得主。
水墨類展間照。∕照片由張雄藝術網台北站康仲芸拍攝
現代水墨,追求內外的平衡
108年全國美術展水墨類金牌獎,劉念儒《島之生–漂》透過水的浮動和變化,使觀者思考環境對個體的影響和關係,個體在浮動的環境中,尋求平衡的狀態;銀牌獎的陳廷彰,作品《知風無彼此—星》中,擁抱的雙臂之間化作星河,探索星河如同人的內心,是開放抑或是閉鎖;銅牌獎宋晋瑋,他的作品《序章。雲遊濤聲之卷》以藏有敘事手法,以漸漸成長的小雞,召喚仙雲、騰雲駕霧前往牠心中的目的地。
劉念儒《島之生—漂》水墨、紙本,180 x 200 cm,2018 / 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陳廷彰《知風無彼此—星》水墨、紙本,230 x 139 cm,2018 / 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宋晋瑋《序章。雲遊濤聲之卷》水墨、絹本,130 x 173 cm,2018 / 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書法組金牌得獎主吳啟林。∕照片由張雄藝術網台北站康仲芸拍攝
墨林書法,詩書技藝結合
108年全國美術展書法類金牌獎,吳啟林《王維〈使至塞上〉》有別於常用的行書、楷書寫王維詩,吳啟林以商周金文書寫王維的詩,期能展現書藝創作與詩意融合之境界;銀牌獎的柯良志,作品《新居記事擬碑》以記錄搬家時所遇到的種種不平待遇,以現地裱貼方式讓作品更接地氣,看似粗暴對待作品,來反諷那些不平的對待;銅牌獎的劉彥醇《雪盦詩》在創作時,考量到整體畫面和懸掛空間的和諧感,以雄渾的篆書,嘗試表現金石氣渾穆之一二。
吳啟林《王維〈使至塞上〉》墨、紙,120 x 240 cm,2018 / 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柯良志《新居記事擬碑》墨、壓克力顏料、紙,240 x 120 cm,2018-2019 / 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劉彥醇《雪盦詩》墨、紙,240 x 120 cm,2018 / 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篆刻類展間照。∕照片由張雄藝術網台北站康仲芸拍攝
篆刻金石,探索創新風格與面貌
108年全國美術展篆刻類金牌獎張天健《老子片語十六則》取材自老子思想,結合篆刻書跡刀印技藝,描摹出過去至今的內心探索;銀牌獎的劉俊男,他的作品《三更篆刻》結構嚴謹,在傳統的治印法中多樣學習,希望能創作出理想中的風格與面貌;銅牌獎得主羅應良,作品《澄懷觀道》中可見他以二印合而為一,開創新試驗與想法的融合。
張天健《老子片語十六則》印石、印泥、墨、紙本,109 x 54 cm,2018 / 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劉俊男《三更篆刻》印石、印泥、墨、紙本,118.5 x 59.5 cm,2018 / 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羅應良《澄懷觀道》印石、印泥、墨、紙本,150 x 60 cm,2019 / 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一O八年全國美術展」相關報導
「一O八年全國美術展」相關視頻
展覽時間:2019/06/15(六) ~ 2019/09/15(日)
觀展時間:週二~五09:00~17:00,週六、日09:00~18:00,週一休館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103-107、203-205展覽室、美術街(臺灣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二號)